首页 | 部门职责 | 工作简讯 | 高教动态 | 政策法规 | 校本研究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教育质量
· 单承彬: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
·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的中心工作
· 我们靠什么提高教育质量
· 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    
我们靠什么提高教育质量
2016-05-06 16:35 杨银付  审核人:   (点击: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并进而创新教育发展理念,对“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至关重要。

“提高教育质量”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展,教育普及程度快速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迈上新台阶。2015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5%,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小学净入学率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凸显出来;已经是一个教育大国,期待进一步成为教育强国,这是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阶段性特征,因而“十三五”时期也成为我国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时期。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教育质量。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核要求和重要引领。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落细、落小、落实,入耳、入脑、入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将素质教育的要求细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以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导向,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教育不是为自身而存在的,而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时刻需要树立一种大教育观。尤其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阶段,坚持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要求。例如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专本硕博层次结构、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类型结构、高等学校区域布局结构,就要适应、服务和引领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就需要做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而且需要动态追踪、前瞻分析和及时调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其实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方向,全面适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需求,在服务中体现教育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以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教育质量。从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12年十八大报告,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四个中央重大文件无不强调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并非偶然,而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应只看学生考试分数,更根本的是看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以形成学习者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际上呼唤学习者中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主动性是创造性的基础,创造性是主动性的最高表现,“要我学”只能成小才,“我要学”就能活力迸发。主体性、主动性,是创造性之根,是创造力之源。在学习者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更加注重学思结合,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成为常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更加注重知行统一,实验课、实践课、活动课成为常态,加强实验、实习和实训,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也是教育方针中的重要内容;更加重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成为常态,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以提高教育条件保障标准为基础,提高教育质量。“人力物力财力既是提高质量的保障条件,也是提高质量的基础性要素。”以标准促发展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根本之道,以标准提升促发展则是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提出各国应根据国际和区域的分配基准,将至少4%-6%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或15%-20%的公共支出用于教育,我国在2012年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历史性目标,但这一指标仅是基本指标而并非高指标,同年世界各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的平均数为5.05%。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尤其要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和生均经费标准。要通过加强培养、培训和教师管理制度创新,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从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出发,参考世界中上收入国家相关规定,建议修订我国1993年《教师法》中对教师资格学历的标准要求,提高教师学历的法定标准。要提升教育装备标准,坚持应用驱动,尤其要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强偏远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互联网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网络教学环境初步普及,以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2日,作者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关闭窗口
教育部 | 河南省教育厅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 | 河南大学发展规划处 | 河南科技大学发规处/高教研究所 | 合肥学院发展规划处

新乡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191号
电话:0373-3682899  邮编:453000